当前位置:专题专栏
廉洁是心的追求(翁明华)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2-09-18 16:35:42

 

廉洁是心的追求
 
安监局审批科   翁明华
 
  廉洁是一个常用得有点轻巧的词语。其含义,说来无外乎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对官员来说,不贪污腐化,不奢侈浪费,不以权谋取私,贪赃枉法;对公民来说,有道德修养,行为纯洁,不索取不应有的报酬和不正当的财产。一种人,一生廉洁,即使留不下美名,留下“两袖清风”,也能经得起人们挑剔目光的审视;另一种人,为了个人私欲,中饱私囊,贪赃枉法,纵未东窗事发,其行径也为世人所鄙夷。如此看来,廉洁无疑是好事。
  可是,再好的词,用多了也就令人麻木;再好的事,说多了往往变成虚空。君不见有许多人,口里喊着廉洁的口号,手里举着廉洁的彩旗,背地里却做着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勾当。三任河南省交通厅长前赴后继地贪腐,情节不可谓不严重,可笑的是他们均有各自的“廉政名言”。第一任“落马”厅长曾锦城在任时就曾以写血书的方式给河南省委表白:“我以一个党员的名义向组织保证,我绝不收人家的一分钱,绝不做对不起组织的一件事”;曾锦城案发后,第二任“落马”厅长张昆桐一上任便向省委领导表示一定要吸取前任厅长的沉痛教训,并提出口号:“让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上延伸”;张昆桐被捕后,第三任“落马”厅长石发亮在刚上任时也表示要吸取张的教训,提出的口号是“一个‘廉’字值千金”,并将其细化成“两个原则”:“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人情工程一件不干”。这些响当当的廉洁“名言”,只是他们企图赢取上级信任的把戏而已。
  还有许多人,从为官开始,也是真心实意的要做到清正廉洁,但是,一时的决心究竟抵不过岁月的渐变。原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乐毅由起初的“送礼不要,请客不到”,逐渐“盛情难却”地收受财物,进而发展到“来者不拒,习以为常”,最终滑进了腐败的深渊。他在悔过书中写道:“我的堕落就是从‘不矜细行’中开始的。”
可见,廉洁虽好,实行起来绝非易事,它不像美酒一杯,喝下去就归你了。它需要的,是成为时时刻刻经年累月不变的习惯。如果把它看做只是一个美名,或者一种自我保护的话,常常是敌不过种种诱惑的。
  没有钱,也许就会眼红别人家产万贯出手阔绰;有钱,还要羡慕人身居高位风光无限。人际关系是张大网,社会是个染缸,人家有求你的时候,你也有求人的时候,于是一来二往,那么一个虚名,就丢到爪哇国去了。纵观古今,大凡廉洁奉公的为官者,都是从细小细微处严以律己,做到俭朴无私,一身正气,如此方能善始善终。清朝康熙年间一名叫张清恪的官员,因为他政绩斐然被提升为督抚,面对亲朋好友送来的贺礼,他一概拒收。他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可见他深知防微杜渐的道理,先有“防微”然后才可“杜渐”。
  廉洁也不仅仅是一种作风,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格追求。作风是外在的,内心的追求才能不为岁月人情所侵渐。人的需求有多种层次,尊严,内心的平静和幸福是人较高层次的需求。人不是动物,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的获得。人活在世,为种种假象所惑,或迷于财,或堕于气,需时时警醒,保持对灵魂深处纯洁干净的强烈需求。否则,在手握权力的时候,要保持廉洁就是相当困难的事。要看透、看淡、看远,看清各种诱惑的虚假,用高尚的品德和境界约束自己的名利之心,懂得把握眼前就是珍惜未来,为政清廉就是留住幸福;要看清人生最宝贵的资源,不是金钱,也不是权力,而是高尚的人格,守住廉洁的一方精神家园,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幸福也不会遥远。
  人生处处辩证法,种种方便最终使人惯于偷懒无能,种种富贵最终使人骄奢淫逸。王夫之《读通鉴论》说:“汉唐之富,富以其无也;宋之贫,贫以其有也。国亡身戮,更留此以为后起败亡之媒,哀哉!武王散鹿台、巨桥之积,非徒以其仁民也,不使腐秽之藏教子孙以侈吝也。”《菜根谭》说:“作人要存一点素心。”所谓素心,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奢求不强求,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包拯讲得明白:“法立奸胥畏,官清凭素心。”钱钟书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与素心相对的就是贪心、野心、黑心,有了这么多“心”,人生焉得不惨淡经营、如履薄冰,最后还不免内心如焚,直至身败名裂。
  当然,智者总是少数,多的是俗人。完全靠个人修养、靠内心的坚持,只能出现流星般稀少的海瑞,制度的完善,才是保证整体廉洁的关键。党和国家始终把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作为重要奋斗目标,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近年来反腐力度逐渐加大,逐步建立了一套反腐制度规章。当然,这些制度还有待于完善,可这不是侥幸苟且的理由。放眼当今世界,政治上民主、公开、透明,社会生活上的人格平等乃是大势所趋,无论哪个国家,其部门和个人的权力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监督和制约,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车轮。君不见,穆巴拉克权威统治埃及三十年,却免不了身陷囹圄的结局。如果还有人自诩高人一等,枕着权力而卧,以为弄权谋私理所当然,最终将被历史无情地嘲笑。
 
                                              
 
 
CopyRight©中共瑞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瑞安市监委) All Right Rese
浙ICP备202201153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8102330681号   技术支持:瑞安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网络科技中心